江户名瓷-伊万里陶瓷展

IMARI

Japanese Procelan of the Edo Period Exported to Europe

 

【展览概要】

日本瓷器生产于17世纪初叶,在九州的有田,利用来自朝鲜半岛的制瓷技术,开始了日本最初的瓷器生产。其后不久,又引入了中国的制瓷技术,仿景德镇的五彩瓷器,成功烧制了日本的自有产品。伊万里(IMARI)的名称因有田烧制的瓷器在伊万里港装船运出而得名。

此次展览展示给中国观众的160件展品,是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珍藏的17世纪后半叶至18世纪期间在欧洲备受喜爱的古伊万里瓷器。希望凭借此次展览能够进一步促进中日两国文化交流和发展,增进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情谊。

 

【博物馆介绍】

日本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the Museum of Oriental Ceramics, Osaka, Japan)位于大阪市中之岛,于1982年建成。该馆以收藏、展示中国陶瓷和韩国陶瓷闻名于世。


【展览章节及部分展品介绍】

序章

1610年,在以有田为中心的肥前地区(现佐贺县和长崎县之间)日本成功烧制出了最早的瓷器。当时的日本瓷器是以大量传入日本的中国景德镇瓷器为样本,用来自朝鲜半岛陶工的瓷器烧制技术制作而成。由于有田的瓷器从伊万里港装船运往各地,渐渐的又被称为“伊万里烧”。17世纪40年代后期到50年代初的伊万里瓷器在引进中国技术的同时还完成了彩绘等工艺的技术革新。1659年起,借助于中国明清更替、国内战乱的契机,日本通过荷兰东印度公司,正式拉开了伊万里向欧洲出口的时代大幕。

五彩男性立相

第一章  伊万里外销西洋 1660~1670年

中国清政府颁布的海禁政策导致景德镇瓷器出口锐减,荷兰东印度公司因此将目光转向日本有田瓷器,以此替代中国的景德镇瓷器。当时的有田瓷器在引进中国制瓷技术的基础上又进行了技术革新。在荷兰东印度公司严格的质量监督之下,有田的制瓷技术有了更大的提高,烧制出了可与景德镇瓷器相媲美的高品质瓷器。其中青花瓷器占有相当大的比例,模仿明末景德镇向欧洲大量出口的芙蓉手瓷盘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例子。

青花芙蓉手花篮纹盘

第二章  风靡欧洲的伊万里 1670~1690年

17世纪70至90年代是伊万里瓷器向欧洲出口的鼎盛时期。根据荷兰东印度公司的要求,柿右卫门窑于1670年左右烧制出了呈暖色调乳白色的细腻白瓷(乳白手),上绘精美细致的彩色图案,这便是现在“柿右卫门样式”的原型。有田地区流行的“柿右卫门样式”的瓷器在欧洲备受青睐,很快各大欧洲瓷厂便纷纷开始仿制。1685年,由于德川幕府颁布了长崎贸易限制令,定额制私人贸易的瓷器出口有所增加。同时又因为欧洲王公贵族们热衷于东方风情,开始定制成套的用于室内装饰的大壶和大瓶,极大地推动了对大件瓷器的需求。

五彩相扑人像

第三章  伊万里的绚烂与华贵 1690~1730年

17世纪90年代风靡世界的“柿右卫门样式”的外销彩绘瓷器销声匿迹,取而代之的是色彩斑斓、彰显豪华气派的“金襕手样式”。伊万里的“金襕手样式”以明代嘉靖、万历年间流行的金襕手瓷器为样本,在青花瓷的釉上绘金彩和红彩,再经低温烧制而成,也有绘绿、黄、紫等彩料的。当时欧洲的订烧瓷器主要用于装饰宫殿和宅邸,因此出现了一些高度超过90厘米的大瓶、大壶。

第四章  辉煌的落幕1730-1750年

1684年,清政府颁布解禁令,景德镇等地烧制的中国瓷器得以重新出口,由此伊万里瓷与中国瓷器围绕欧洲市场展开了愈发激烈的竞争。这一时期,已赢得相当好评的伊万里瓷为景德镇所仿制,其产品被称作“中国伊万里”。

 

 

							
No Comments

Sorry, the comment form is closed at this time.